聚焦“融合”,凸显“深度”——海门举行“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线上开放周活动 ...
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指出要“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发展,推动教育理念更新、模式变革、体系重构”。 为探索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下 ...
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指出要“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发展,推动教育理念更新、模式变革、体系重构”。 为探索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下课堂教与学的结构性变革样态,12月22日至26日,“理想课堂----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专题研训线上开放活动成功举行。 22日上午的开班仪式上,新教育理事会理事长,中共南通市海门区委教育工委书记、教育体育局局长,特级教师许新海博士致辞并作微报告《走向深度融合:让课堂插上智能的翅膀》。他从理念层面、能力层面及路径层面阐述了如何让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提出了五个融合点:技术、环境、资源、方式、评价,让人豁然开朗。 海门区新教育培训中心副主任杨川美主持开班仪式并解读了开放周的活动方案。她说,本次活动主题突出,教师专家阵容强大,培训对象覆盖了所有学段所有学科的教师,研训内容具有实用性与方式多样性的特点,旨在聚焦“融合”,凸显“深度”。 本次活动涵盖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的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等9个学科,每个学科活动时长半天,分名师课堂和专家点评两个环节进行。 在 26日下午的结业典礼上,邀请了江南大学教育技术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杂志兼职编辑刘向永作报告《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三重境界》。刘教授将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生动地阐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三重境界:工具应用——教与学的助手,方式改变——促进学习,生态重构——面向未来的学习。他指出:面向未来,大家要行动,让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走向常态化,突破自我,从被动“使用者”走向主动“研究者”,在融合中寻求创新。新教育培训中心培训科科长、海门区教体局基教科副科长李兵主持结业典礼。优秀学员代表在线交流心得体会。 |